致力于工业污染场地、受污染农业土壤的修复工作,为客户量身打造调查评估、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及监测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已承担多项场地调查与土壤修复项目。
(1)酸性废石堆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
在国内首次将机械客土喷播技术应用到金属矿山堆场边坡的生态治理,专业机械化作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边坡的全覆盖,结合覆盖隔离工程和植被工程,从而减少雨水或其它地表径流下渗总量,以此降低淋溶导致的污染物的对外迁移。项目实施后,在生态效应上,植物覆盖率达到了100%,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恢复局部生态系统;在环境效益上,从源头上减少了75%的酸性废水产生量和30%以上的重金属排放量。
德兴铜矿水龙山废石场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效果对比图
平钒矿业废石场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对比图
(2)尾矿库无土复垦生态恢复技术
采用不覆土下的固沙、保水、熟化、菌根菌剂等多项基质改善技术,结合筛选出根系力强大的植被品种,构建有效护坡的根系网络体系,实现尾矿库无土复垦的植被恢复技术。尾矿库废弃地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抑制尾矿库粉尘和水污染;同时边坡水土流失减少80%以上。传统的尾矿库复垦,是在库区和边坡覆盖土层0.5m~1m以上,按覆盖沉实土层0.5m计算,每公顷可节省土源5000m3,节省土源费用在15万元/hm2(30元/m3计算),施工费未计算在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铜陵YSC尾矿库无土复垦工程前后效果对比图
(3)赤泥堆场生态恢复技术
针对赤泥pH值在10~12,碱性强且盐度高,植物难以生长的问题,构建了植被恢复的基质改良方法,营造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物质基础;发明了控碱隔离层有效控制了强碱污染,降低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结合植物的优化配置模式,建立了赤泥堆场植被恢复工程成套工艺、结构和施工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耐雨水冲刷性能,解决了目前赤泥堆场植被恢复的关键问题。
广西平果铝土矿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效果对比图
(4)尾矿库污染阻控技术
尾矿库污染阻控技术通过“水平阻隔+垂直防渗+生态恢复”阻隔污染物扩散,实现污染源阻控目标。尾矿库区通过截排洪措施,防止库外雨水汇入尾矿库内,实现库区雨污分流;库面采取“防渗层+排水层+生物阻隔层+生态修复层”的多层生态阻隔防渗技术,阻隔雨水下渗对尾矿产生淋溶效应,切断尾矿渗滤液补给;尾矿库下游采用“上墙下幕”防渗技术,阻断尾矿渗滤液扩散途径,综合防渗性能优于10-7cm/s。
陇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杜家沟金矿尾矿库环境提升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
该项目创新性提出了集成库面水平阻隔技术+坝下垂直防渗技术+尾矿库生态修复技术,成功实现尾矿库源头控制,有效降低了尾矿库环境风险。工程包括环库截洪沟工程、垂直防渗阻隔工程和库面阻隔防渗工程三个主体工程,可有效控制受污染地下水对周边环境扩散风险,有效解决未规范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控制问题,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有色行业同类型尾矿库的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污染土壤修复
场地修复前后对比
赣县储潭工业小区6家无主企业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
该工程为集团承接的首个场地修复治理总承包工程,项目组实现了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现场踏勘、场地污染调查、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项目验收等全过程内容。修复治理内容包括6家企业场地残留废水,残留废渣、残留的储罐、房屋、窑炉、烟囱等拆除清理后处置,其中包括危险废物、一般Ⅱ类固废、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对于厂区内的污染土壤通过施加稳定化药剂,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实现土地安全利用;场地拆除和修复完成后,进行地形重塑、客土、植被恢复建设,实现场地的生态恢复。
PRB工程建设
填料装填
建成情况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稀土矿山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
该项目是集团在水处理方面承担的第一个企业EPC项目,项目包括建设两套稀土采场清水淋洗及处理回用系统,每套系统由两组特种膜氨氮脱除设备组成,每组设备处理规模为500m3/d,总规模为2000m3/d,主要作用为处理原地浸矿采场清水淋洗尾水,实现处理后出水满足15mg/L氨氮浓度的需求;其次针对地下水氨氮污染建设了一套渗透反应格栅(PRB),处理工艺为“释氧井—吸附反应+生物氧化反应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