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磁材中心)是由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选优组建的全国唯一的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磁材中心以高品质、创新型磁性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及规模化生产装备的研究为研究方向,是推动我国磁性材料新技术的开发源、推广扩散源及科技成果工程化的中间通道。磁材中心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加快新材料技术研发和工程化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性能铁氧体材料、新型稀土永磁功能材料、磁选机用磁性材料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引领性强的新材料的工程转化,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磁材中心拥有以干勇院士为主任委员、李卫院士为副主任委员,26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委员的第二届工程技术委员会,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磁材中心现有科技活动人员391人,其中博士125人,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2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已形成了以博士和教授级高工为学术带头人、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研发团队,并建成烧结永磁铁氧体、粘结永磁铁氧体、磁性器件及应用、稀土永磁、软磁吸波材料、新型磁选技术等六支专业技术团队。
磁材中心在优势领域中大力推进:高性能铁氧体(永磁、软磁)材料、高性能铁氧体永磁器件、新型稀土永磁功能材料、高端装备磁选机用磁性材料等4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创新和产业基地建设,为行业持续提供极具影响力的集工艺、技术、工程设计和装备、服务为一体的整体服务方案。承担并完成了233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141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磁性能高丰度稀土永磁铁氧体及制备科学问题研究”“高频器件用新型稀土强磁铁氧体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国家1025专项“高性能大型浮选机研究”“矿石碎磨预选抛废研究”“微细粒矿物高效回收研究”等。
磁材中心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为基础,在磁性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全面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高性能铁氧体材料方面始终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磁性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的领导者。近年来,作为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共30项,其中铁矿磨前预选超大型高速干选机、R12KC高Tc低温度系数材料开发等21项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9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各类科技奖励60项,各类新产品认定36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等外部各类科技奖项43项,包括202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滨海深部金属矿产资源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面向新能源汽车高稳定性稀土永磁体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干压一体化成型系列永磁材料制造技术及产业化”、202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低品位铜矿资源高效回收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2025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天然石墨资源高效绿色开发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及产业化应用”、202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低品位复杂共生钒钛磁铁矿资源高效分选关键技术及应用”、2025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宽频高效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等,磁材中心在矿冶装备、磁性材料等领域开发出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或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北矿科技2022-2025年期间获得专利授权50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5项(包括国际PCT专利1项、国际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9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6项。制修定《注射成型各向异性铁氧体永磁复合颗粒技术条件》等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11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4部,发表高水平论文900余篇,一批论文发表在Adv.Mater.、Adv. Func. Mater.、Small、Physical Review X、Chem. Mater.、ACS Nano、Acta Materialia、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覆盖烧结永磁铁氧体材料、粘结永磁铁氧体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核心领域。